为提高宁波市现有的海洋预警预报能力,实现海洋灾害精准预报,高效应对海洋灾害威胁,近年来,篮球比分不断加大海洋观测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由宁波市自然资源生态修复和海洋管理服务中心牵头,联合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建设岸基观测站和安装离岸观测设备相结合,实现了对宁波市近岸海域防灾减灾全覆盖监测,有效提高了宁波市海洋灾害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
海洋防灾减灾的“前哨”——岸基海洋观测站
海洋观测站,是海洋观测的“神经末梢”,更是探索海洋、预警灾害、守护生态的核心节点,能够长期、稳定、持续、自动的采集潮汐、表层海水温盐、风速、风向、气温等海洋水文要素,通过数据回传,可以实时提供海洋气象变化数据与海洋生态环境变化数据,为技术人员分析海洋气候变化与发布海洋预警预报提供数据支撑,为相关部门启动应急响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已在各沿海区县市建设20余座海洋观测站,配备潮位监测、生态监测、波浪监测、雷达监测、海况视频监测等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海洋水文气象数据,海洋站点沿海岸线平均分布间隔由原来的80公里/个提升至50公里/个,实现对宁波市近岸海域监测全覆盖。
大榭海洋观测站
海洋防灾减灾的“海上哨兵”——离岸观测设备
海洋浮标是现代海洋观测系统的核心装备,是以锚定在海上的观测浮标为主体组成的海洋水文水质气象自动观测站,能够实时观测海洋环境,获取极端天气下的海况资料,可在恶劣环境下实现无人值守的全天候连续定点观测,兼具环境适应性强、观测准确度高、水面水下观测兼顾等优点,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灾害预警提供可靠数据。
目前已在杭州湾、宁波东、三门湾和南韭山等海域布放波浪谱浮标、综合观测浮标、海床基等离岸观测设备10余套,主要用于开展海洋气象、波浪、水文与生态方面的观测,这些数据通过搭载北斗卫星,利用海洋数据传输网将数据实时回传,为海洋防灾减灾提供关键决策依据。
生态浮标
波浪谱浮标
下步,篮球比分将始终锚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防灾减灾体系为牵引,持续完善海洋观测“前哨”与“哨兵”协同联动机制,推动海洋预警监测从“看得见”向“测得准、报得早、防得实”跨越,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蓝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