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推进“通则式”村庄规划落地实施 助力乡村发展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05-22 11:02 来源:宁海局 浏览次数: 【 字号: 保护色: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宁海县立足县域实际需求,以“通则式”村庄规划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高效、灵活的乡村规划管理路径,形成《宁海县“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并于4月25日正式获得宁海县人民政府批复。管理规定通过立足需求导向、加强体系构建、明确建管流程三大路径,缓解了传统村庄规划编制周期长、成本高、审批慢的难题,更实现了乡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立足需求导向,提升规划成效

1、剖析村庄现状,缓解编制压力

宁海共有332个行政村,村庄类型多样,发展差异显著,规划编制任务重,地方财政压力大。为此,宁海局依据上级文件,启动了《宁海县“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编制工作,为村庄规划未覆盖区域提供规划管理依据。实现乡村地区的规划管理工作从“一刀切”向分类施策转变。

2、深入实地踏勘,科学划定边界

编制过程中,设计团队和村干部累计完成400余次的精细化实地踏勘,通过叠加分析“三调”数据、实地拍照存档、访谈等技术手段,对“图地不符”“乱占耕地”“203图斑漏划”等问题进行数据校核和动态修正,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3、收集民意民智,制定县域方案

宁海局始终坚持“开门编规划”原则,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民意收集网络,充分激活乡村治理的群众智慧。线下以“村民代表大会”“乡镇座谈会”等形式,收集群众诉求;线上依托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通过“民意分类-专业转化-动态反馈”机制,合理预留指标。

图片 1.jpg

葛家村全貌 徐铭怿/摄

二、加强体系构建,统筹要素保障

1、强化各级规划衔接,完善“141X”乡村规划体系

聚焦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规划传导体系,完善落实“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乡镇级规划、村庄规划、乡村设计、农房设计+乡村规划一张图+相关专项规划”“141X”乡村规划体系,深化乡村地区“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加快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

2、推进产村融合发展,保障建设用地需求

聚焦宁海特色与发展短板,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以重点项目和资源优势为导向,统筹推进闲置用地和低效空间的再利用,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用地保障机制,推动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提升。

3、组织基层培训指导,提升规划实施水平

组织各乡镇(街道)参与省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培训及多场技术对接会,推动工作人员把握政策内涵和实施细则,保障管理规定在乡村落地生根、精准实施。

图片 2.JPG

港中三村

三、完善建管流程,优化实施路径

1、明确审批清单,加快项目落地

以准入清单和审批依据为抓手,为项目落地构建清晰高效的审批路径。管理规定发布后首月,已审批个人建房农转用地块10余个,涉及30余户,实现审批、实施、监督的便捷高效管理。

2、加强宣传科普,推进群众认知

以“让干部好操作、村民看得懂”为目标,构建规划宣传网络,拓宽管理规定的传播范围,破解群众的认知盲区。线上通过“百姓事马上办”直播间、“看宁海”客户端、“直播宁海”抖音号等平台,就“通则式”村庄规划、不动产审批等民生问题进行解答;线下通过主题宣传活动,普及规划相关知识,实现专业术语向群众语言、被动接受向主动共建的认知跃迁。

3、推动数字革新,赋能规划智治

以智能治理为突破口,构建全链条数字化规划管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向智慧化转型。加强管理规定与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结合“宁海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的空间立体一张图、农村宅基地等专题板块,积极探索按需着地、用地合规分析、土地供应等具体应用场景,推动规划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跨越升级,实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的全链条管理。

图片 3.JPG

伍家屿